摘要: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成熟?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但不少小学生在人际交往的障碍影响了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成长,如何辅导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成为小学阶段心理辅导的重要课程。本文将从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出发,分析其交往障碍的成因,试析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障碍分析 心理辅导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技能定义为:是个体采取适应和积极的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主要包括10种(五对)能力,即:自我认识能力,同理能力、有效地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压力缓解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些能力,有些可以在课堂上的知识学习训练习得,但更多的能力还需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一种环境去尝试锻炼学生的相应能力。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的是面对电视机?电话?电脑网络等,而缺少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因此,帮助他们消除障碍,发展与人和谐共处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小学阶段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人际交往是肯定自我价值,维持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从一个人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刻起,就开始用一定的价值观来进行自我评判,从而产生自我价值感,当自我价值感得以确立时,入在主观上就会产生自信、自尊和自强自爱的情感,并由此感到生活富有意义,充满乐趣。相反,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得不到确立,就会产生自卑感,从而自轻、白贱、自我厌恶、自我拒绝,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如果自我价值感完全丧失,就会感到生活空虚无聊,甚至走上自毁白绝的道路。友谊是学生的重要生活主题,很多事实表明,小学生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那些生活在非友好、融洽人际交往氛围中的小学生,常常表现出压抑、孤独、懒散、易冲动、难于合作的特点,情绪消沉低落。而生活在良好的人际效氛围之中的小学生则乐于学习、乐于助人、心情愉快、积极向上。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的社会交往中,才能获得支持性的信息,满是自我价值的需要,保持好健康积极的心态。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1.与同伴交往的特点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等。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近的人做朋友;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
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2.与父母交往的特点。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贝Ⅱ;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3.与老师交往的特点。小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与幼儿园的老师相比,小学老师更为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行。与中学老师相比,小学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老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话是无可置疑的,这种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老师了。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老师做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影响着小学生对老师的反应,他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例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他们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不喜欢的老师,他们就会反感和不满。因此.老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
三、当前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分析
学校中,学生之间由于年龄、智力、身心发展水平辍近,志趣相投,这为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现实中有部分小学生不善交际,经常被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无论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整日生活在寂寞与孤独之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还有的学生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不是吵,就是闹。那么,造成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有那些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 家庭的溺爱。导致小学生不愿与他人交往合作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爸妈的“主心骨”,是家庭的小太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孤高傲慢的坏脾气,任性,蛮不讲理,不屑与人沟通,不愿与他人交往合作。家长过分的呵护,造就了学生的依赖性,也养成了他们的惰性。
(二) 个性的缺陷,阻碍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有的学生因个性胆小,在交往活动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面红耳赤,甚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表现出极强的恐惧心理。还有的学生自傲心理严重,常常不切实际地过高评价自己,自以为了不起,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使对方感到难堪,影响人际关系;除此之外,还有嫉妒心理、自私心理、自卑心理以及虚伪、任性等个性上的缺陷,都会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三) 生活的挫折,威为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阻力现代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致使很多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如果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正常交往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就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性格障碍,没正常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需求和变化,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
(四) 现念的误导,阻碍了小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素质早已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可是在升学、高考的严峻形势下,人们的许多观念无法转变。小学生进了校门,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家长期盼的是子女的好成绩.有的老师也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交往能力等社会生存素质的培养。
四、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从根本上说,一个人的自尊其实是植根干他人或社会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个体的自尊就是来源予饱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特别是周围对他具有重要意义的入对他的看法,如朋友、同学、老师、家庭成员等。自尊心不强的孩子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种种不良心理倾向,因此首先要帮助孩子纠正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增进积极体验,培养个体自尊,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教师在处理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耐.也要注意针对性处理。怯懦?自卑心理倾向的孩子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在班级中表扬他们,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小雯,刚入学时是班中个子最矮小,年龄最小的女孩子。她学习反应比较慢,不敢在课下主动跟小朋友交朋友,渐渐地同学们对她多有嘲笑。于是我一方面特意安排班中比较热心的班长帮助她,经常跟她进行英语对话,主动和她交朋友;另一方面在课堂上经常表扬她英语发音标准,模仿能力强,她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不忘向同学通报。渐渐地,小雯活跃起来了,尽管有时反应还比较慢,同学们也乐意跟她玩耍了。倔强的孩子往往交不到朋友,心理辅导中教师要帮助其认识自己为什么不受人欢迎的原因,从改变自身做起。比如以前我的班中有一名淘气的男孩,经常用颜色笔弄坏女孩子的书本,或者拔女孩子的头发。班上女孩子们都不喜欢他,他说话语气很冲。但我也发现了他一个优点,就是从来不撒谎。因此,针对这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我采取跟他课下多沟通,批评与表扬相结合,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希望,让他知道同学们对他的投诉^避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并给他制定了一个德育小目标:不欺负女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之下,他每恩都有一点小进步,我在班上也时不时地表扬他欺负人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地,同学们对他的投诉少了,同学们也开始乐意与他交流了。
2.捕捉机会,积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是人际交往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师、家长要关于捕捉机会,适时地教给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采取的方式方法,通过故事及生活的实线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帮助孩子懂得与人交往的道德准则。如:教育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与同学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朋友这间要坦诚相见,热情大方,表里如一,诚实守信等。有的孩子胆小,怯懦、不主动,教师要弓l导他们和熟悉的小朋友交往,使他们体验到与伙伴交往的乐趣,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交往范围,增强他们的交往兴趣与信心。尤其要注意,辅导的过程不能奢求一蹴而就,在辅导时要注意耐心细心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遇到学生反复的状况时教师要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试。
5.坚持参与性原则,组织各类活动,拓宽人际交往的实施途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的原刚之一就是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在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药注意调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以提高积极心理教育的效果。多利用不同的形式,如:
(1)开展多彩的班级活动
利用开展主题队会、班会、小队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小学生自己组织编排活动,从准备到开展活动都是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除此.还可以开展辩论会、头脑风暴、角色扮演、小品、案例分析、比赛等各种游戏与活动,为学生创造机会,彼此交往、合作。
(2)加强家校合作,开展社会实践稻动
为了让学生更早地融入社会,我们还要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请家长、社区帮助小学生开辟新的活动场所,如让家长带学生去公园、书店、商场人员聚集的地方,鼓励学生与陌生小朋友交往;如鼓励小学生在社区内义务服务,参加社区内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在服务过程中让学生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让他们体会不同的交往经历和感受,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交往水平。
(3)开展积极心理辅导活动,提高有效的交流技能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教师在组织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也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时期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如低年级开展同伴关系心理辅导、亲子关系心理辅导;中高年级开展人际问题辅导交往技巧辅导等等⋯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时,我们可采用团队合作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撒渔网”等传统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学会合作。其次,要注意不以游戏为目的,要注重在游戏中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如:
l、学会结交新朋友。鼓励孩子带着真诚的微笑主动与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欢迎的,适当的场合表现自己,同时也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定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学会倾听和交谈?善于交谈的人能够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调动交往的气氛,成为受欢迎的谈话伙伴。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善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如眼神和身体姿势来倾听他人,不要打断对方的话,适当时抱以肯定的回答。
3、学会真诚地欣赏、赞美他人的长处。“赞美”是友谊的催化剂和保鲜剂?最近风靡全球的《水知道答案》一书,就用美轮美奂的水结晶图片告诉我们,爱与感谢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个世界会因此变得美丽。学会感谢,学会感恩,并且要用行动表现出来,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感谢,你都会令别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4、学会拒绝,消除误会?人与人难免有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我们要教育学生不做唯唯诺诺、一味委屈求得所有人的肯定,我们要学会说“不”,坦陈自己的困难,学会委婉地拒绝别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误解,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消除误会。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与人的交往日益增多,社会对人的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孩子在交往中成长,社会在交往中前进。小学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因此,坚持参与性原则,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学会交往,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