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信息详情
小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
[发布时间:2018年3月7日]
 
 
小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
 
【摘要】小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是其产生人际适应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使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妊耍技能,对提高小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改善其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空椅对话、系统脱敏、描述、“SOLER”等技术与角色扮演、模仿学习、问题解决、家庭辅导、自信训练、人际归因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产生更多有效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不恰"-3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关键词小学生  人际交往  技能训练
一、空椅对话技术
空椅对话技术是完形疗法中最常见、最简易的技术。空椅对话技术要求小学生同时扮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同时觉察和体验自我、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整合效果。因为“连续”扮演多个角色,能在小学生心理上形成觉察的“同时性”效果。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不和谐,往往源于不能推己及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常与父母有冲突的小学生,运用“空椅对话技术”,使小学生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扮演父亲或母亲,而当小学生扮演对方时就会为对方说话,作辩解,而这些正是小学生平时在冲突时不会理智体会的。通过“空椅对话”,可促进他们换位思考。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
空椅对话技术的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选择一个人际冲突情境作为表演的内容。
第二步,准备对话场景并陈述操作要点。准备两把椅子,相对放置,一把椅子代表一个角色。小学生坐在不同的椅子上,便扮演相应的不同角色,与另一把空椅所代表的角色进行对话。
第三步,小学生扮演两个角色进行对话。即要求小学生在一把椅子上代表一个角色说话,说完后再坐到对面那把椅子上以另一角色作出回应。轮换往复,按照话题持续交谈。
第四步,小学生表达分角色对话后的感受。任务完成后就可终止对话,要求小学生从对话中走出来,重新回到现实中,此刻要求小学生对自己的思路与情感进行整理,并予以表达。
第五步,一起讨论恰当解决冲突的方法,辅导老师只是在旁边起个引导作用,让小学生扮演主角。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人际交往技能和言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或改善其人际交往的质量。
例如:
角色甲:课间,我在那里很认真地做作业,他突然跑过来碰了我一下,害得我的作业本掉到了地上,并且被另一个同学不小心踩脏了,我很恼火,就一拳打了过去。辅导老师:现在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想像一下现在是对方乙。你会怎么做。
角色乙:我不小心碰到他,他就一拳打过来,我被他打得很痛。
角色甲说到这里,就能体验到角色乙的痛,认识到自己仅仅因为被同学不小心碰到就一拳打过去,太不应该了。他就会诚恳地向角色乙说声: “对不起,你是不小心碰到我的,我不应该出手打你。”到此时,角色乙也会真诚地说:“对不起,是我先碰到你,影响你做作业了,我以后会小心一点”。这样,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有了较强的情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勇敢地承担了责任,这是“空椅技术”的优点。
二、系统脱敏技术
系统脱敏技术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应用在人际交往心理辅导中,它可以针对人们在交往中存在的恐惧、焦虑、紧张、怕羞、怯懦等不良行为进行系统调整,使其逐步适应环境,并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系统脱敏训练由三个部分组成:放松训练,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和要求来访的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像或实地脱敏。
三、描述技术
使用描述的语言,可以避免互相指责和埋怨,让每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因此,老师平时在与小学生的交流中,应尽量多使用描述性语言。如:“墨水洒了,我们需要一块抹布。” “瓶子打碎了,我们需要一把扫帚。”大家可以试一下,在每种表达方式前面加上“你”。如:“你把墨水洒了⋯.”“你把瓶子打碎了⋯.”发现了吗?加上“你”以后,让人觉得被埋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当我们描述事件的时候(而不是谈论“你做了什么”),小学生也容易听出问题是什么,该怎么解决。因此,老师不仅要大力提倡并要求小学生使用描述的语言,还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四、“SOLER”技术
心理学家伊根(G.Egan)通过研究,提出了有效表现自我的“SOLER”技术。“SOLER”是由五个英文单词的词头字母拼写起来的专用术语。其中: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O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这样传递给对方“我很尊重你,我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等信息。
小学生掌握“SOLER”技术,将有助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好感与接纳,给人良好的印象。
五、角色扮演法
所谓角色扮演法,就是通过小学生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场景,使小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进I斫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塑造行为和成长心智的功能。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让小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处理问题,了解他人的需求,体验他人的感受,学会待人接物,可以学习改变自己旧有的不恰当的社会交往行为,学习新的、恰当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达到改善交往,提高交往技能的目的。
角色扮演中的个别辅导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问题及情况说明。辅导老师可以帮助小学生找出一个典型的事例。
第二步,角色分配。主角是小学生,扮演自己,
配角是辅导老师。
第三步,角色扮演。通过指导语告诉小学生要像真实的情境一样进入角色,中途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要停下来,进入角色扮演过程。
第四步,信息反馈。指出小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好的方面,并跟其一同商量如何改进。
第五步。模仿学习。让小学生采纳辅导老师的意见,练习新的行为或者进行角色替换,感受自己原有行为的不适宜之处,并且能在辅导老师示范的新行为中主动模仿,学习到新的适合的行为方式。
第六步,强化指导。辅导老师应当对小学生在扮演中表现出来的适宜行为进行强化,并鼓励把新的行为方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角色扮演法除了用于个别辅导,也常用于团体辅导。在团体辅导中,角色扮演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把握好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使小组活跃起来;第二,说明角色要求,挑选扮演者,分配角色;第三,根据情境需要,布置舞台;第四,表演,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来决定怎样表演,但表演前小组内部要沟通好;第五,讨论与评价;第六,共享经验和概括。通过情境的创设,小学生的角色扮演,
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使他们已有的交往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六、模仿学习法
对于模仿性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辅导老师仅仅在口头上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往往还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模仿学习法特别适用于他们。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录像,也可以由辅导老师作示范。例如,对于一位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小学生,可以让他先看优秀演讲者演讲的录像,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其注意看别人做了什么,怎样做的;注意听别人说了什么,怎样说的。看完录像后,辅导老师和小学生进行重点讨论, “在发言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准备一个更好的发言”等问题。又如,对于一位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的小学生来说,辅导老师可通过自身的示范,为其提供良好的适应性行为反应的榜样。值得注意的是,辅导老师对小学生在模仿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适当的强化,并可布置适当的练习。比如,每天主动与人交谈30一60分钟、向陌生人问路、参加班级诗歌朗诵等。七、问题解决法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辅导老师从具体情境人手来帮助他们探索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往往会更有效。我们将辅导老师通过传授解决问题的技能,帮助小学生自己主动解决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或危机、提高处理人际冲突能力的方法称之为问题解决法。辅导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常见的小学生人际冲突情境,例如: (1)小亮与你是同学。有一天,小亮向你借了一支笔未还,你向小亮要时,小亮说丢了。这时你怎么办? (2)你正在家里专心地写作业,小明抱着球兴匆匆地跑过来并急促地说: “别写了,别写了,明天拿我的抄!快。咱们踢球去!”你这时心里怎么
?打算怎么办?辅导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小学生
自己针对这些具体情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再指出哪些方法不恰当并分析原因,指导小学生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恰当方法。
八、家庭辅导法
对于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的小学生来说,其父母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技能往往也很差,并且对孩子的抚养缺乏恰当方式,家庭介入也许是必要的。家庭辅导中,辅导者将孩子的问题看作整个家庭的问题,而不是哪个人的问题或错误;他们着眼于孩子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体现了家庭成员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怎样设法使这个家庭有所改变,使家庭的功能正常发挥,以带来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而孩子的问题也随之解决。家庭辅导中如沟通游戏、模拟家庭、家庭塑像、家庭压力芭蕾舞、自我环、个性舞会和家庭重塑等,都是有效的辅导模式和方法。以模拟家庭为例,让家庭成员模拟彼此的行为表现。比如,让儿子扮演他所看到的父亲,女儿扮演她所看到的母亲;父亲扮演自己眼中的儿子,母亲扮演她所认为的父亲。有时,可以让有冲突的两个成员互换角色,模拟一段真实发生的冲突故事。通过模拟家庭的角色,让家庭成员在某种家庭情景中去感受他人,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自信训练法
自信训练法主要针对那些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的小学生,通过训练,目的是使小学生在社交场合中,能够充分自信地表达自我并感受到满足,以取代先前那种面对他人所表现出的无能的充满恐惧的反应。
自信训练法的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确认需要进行自信训练的问题。比如,
某小学生反映自己总是不能拒绝别人的过分要求,事后又老是埋怨自己没有勇气,久而久之,就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对于这位小学生,需要训练的问题就是学会勇敢而礼貌的拒绝别人不适当的要求。
第二步,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有指导的训练,
使小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表现出自信行为。同时,对其表现出的自信行为给予及时强化。在几个步骤中,这一步最为关键,也是重点。因为角色扮演、模仿和指导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辅导的成败,尤其是角色扮演。在扮演过程中,辅导老师要细致观察小学生的行为,指出小学生行为中所存在的缺陷,并对他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教会小学生使用“我觉得如何如何”的句型,或帮助小学生改变过去逃避式、消极性,甚至破坏性的说话方式。这样,小学生就可通过模仿辅导老师的示范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
第三步,定义适当行为。引导小学生注意发现别人有效的行为,或者让他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认识到自己以往的行为是不适当的。
第四步,与小学生一起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自信行为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如:考试时邻座同学要抄袭你的答案,你不愿意,如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情感?
第五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习得的交往方式。在训练过程中,辅导老师对小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鼓励和强化,这有助于塑造小学生较为自信的反应模式。这个过程要周而复始,直到小学生感到能将这种新获得的行为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为止。
十、人际归因训练法
在实际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小学生是由于归因不当,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闭,产生了一些交往上的障碍,以至于后来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总是把一些成功的人际互动归因于外部的环境等原因,而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自身能力的缺失,这种消极的归因模式对建它良性人际关系产生了极大地阻碍作用。因此,帮助小学生学会归因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际归因训练中,帮助小学生将交往成功的结果归于人际交往能力或是努力,将会比归因于外在因素(如交往对象容易相处等)体验到更强的成就自豪感,有助于提高人际互动的信心